接着我们的《说文解字》课程,本课讲“竹”部的两个汉字,分别是“筭、算”。“算”在现代汉语是常用字,收录在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《现代汉语常用字表》中。
1、筭。读suàn。《说文解字》给出的解释是:“筭,长六寸。计历数者,从竹,从弄。言常弄乃不误也。”会意字。本义是古代计数的筹码。
因为是会意字,我们要说一下字形演变,筭的最早字形,即源于小篆,其实它是由“祘”发展而来。细说一下:
所谓的“弄”,是双手捧玉摩挲玩弄之意。而在这里,实际上取其双手摩挲竹制筭筹之意。
筭,是古人的算筹工具。长六寸,用以计数。常用”筭“(与“筹”的作用基本相同)计算,就不会误事。桂馥《说文义证》:“《汉书·律历志》:'其筭法用竹,径一分,长六寸,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,为一握。’”按:今本《律历志》作“算”。
图片
筭筹的诞生
其实,筭与筹都是古人计算的工具。用来计数,并且发明了相应的计数方法。比如:
图片
筭筹用法示意
照此来看,朱骏声的字形演变之说就较为合理了。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:“此即'祘’之小篆,'祘’,象形;筭,会意。”仔细看,“祘”,实际上就像摆出来的算筹计算的样子。我国解放后,“算”字的简化字曾经用过“祘”字形,根源即在于此。
《山海经·海外东经》:“ 竖亥右手把筭,左手指青丘北。”竖亥右手拿着算筹,左手指着青丘国的北边。
筭在本义之外,还有其他用法:
(1)用同“算”。计算。《尔雅·释诂下》“算,数也。”陆德明释文:“算,字又作筭。”《后汉书·翟酺传》:“今初政已来,日月未久,费用赏赐已不可筭。”今自初政以来,日子不长,费用赏赐已不可计算。
(2)谋划。陆机《吊魏武帝文》:“长筭屈于短日,远迹顿于促路。”李善注:“筭,计谋也。”
此算,筭还是姓。《万姓统谱·翰韵》:“筭氏,见《姓苑》。”
筭的小篆写法如图:
图片
筭的小篆写法
2、算。读suàn。《说文解字》给出的解释是:“算,数也。从竹,从具。读若筭。”会意字。本义是计算。
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:“从竹者,谓必用筭以计也。从具者,具数也。”这是“算”字形的来源,即由具数以筭表示之义,其实就是计算。
关于“筭”和“算”的区别:
王筠《说文释例》:“算下云,读若筭。此区别之词也。二字经典通用。许意:其器外筭,乃《射礼》释筭之谓;算计曰算,乃无算爵、无算乐之谓。二字以形虽,不以音别。”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:“筭为算之器,算为筭之用。二字音同而义别。”也就是说,“筭”是计算用的工具,名词;“算”指计算,是动词。二字音同,但字义有区别。但在经典中,这两个字经常通用。
算的本义是计算。如:心算;算帐。《汉书·律历志上》:“数者:一、十、百、千、万也。所以算数事物,顺性命之理也。《书》曰:'先其算命。’”颜师古注:“《书》,《逸书》也。言王者统业,先立算数,以命百事也。”鲁迅《孔乙己》:“掌柜的也不再问,仍然慢慢的算他的帐。”
图片
《孔乙己》插图
又引申指算术。《新唐书·选举志上》:“其科之目,有秀才,有明经,有俊士,有进士,有明法,有明字,有明算,有一史,有三史,有开元礼,有道举,有童子。”
本义之外,算的用法还有很多:
(1)数目;数额。《尔雅·释诂下》:“算,数也。”《广韵·缓韵》:“算,物之数也。”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辟踊,哀之至也;有算,为之节文也。”郑玄注:“算,数也。”孔颖达疏:“男踊女辟,是哀痛之至极也,若不裁限,恐伤其性,故辟踊有算,为准节文章。”号哭时捶胸(多为女)顿足(多为男),这是悲痛至极的表现;但却规定了一定的次数,这是为了使孝子有所节制,不可乱来。
(2)衡量;称数。《论语·子路》:“斗筲之人,何足算也。”郑玄注:“算,数也。”这班器识狭小的人算得什么?
(3)计谋;谋略。《孙子兵法·计》:“夫未战而庙算胜者,得算多也;未战而庙算不胜者,得算少也。”还未交战,“谋略(庙算)”阶段便预测某方取胜,是基于它取胜的条件较多;还未交战,“谋略(庙算)”阶段便预测某方不胜,是基于它取胜的条件较少。
(4)筹划。《红楼梦》第五回:“机关算尽太聪明,反算了卿卿性命。”
图片
机关算尽的王熙凤
(5)谋害。元佚名《硃砂担》第三折:“我孩儿因做买卖去,利增百倍,有铁幡竿正图了他的财,又算他性命。”引申为害死。汤显祖《牡丹亭·折寇》:“又苦伤老夫人回扬州,被贼兵所算了。”
(6)料想;推测。如:我算他明天该启程也。姜夔《扬州慢》:“杜郎俊赏,算而今,重到须惊。”
(7)旧时用阴阳五行之术推测未来吉凶的一种迷信活动。《三国志·吴志·赵达传》:“达常笑谓诸星气风术者曰:'当迴算帷幕,不出户牖以知天道,而反昼夜暴露以望气祥,不亦难乎!’”
图片
算命的人
(8)寿命。《醒世恒言·灌园叟晚逢仙女》:“张委损花害人,花神奏闻上帝,已夺其算。”
(9)汉代赋税的名称。有按人头征收的口钱和对商人、手工业者、高利贷者的资产征收的算缗钱,皆以“算”为计量单位。《史记·平准书》:“于是公卿言……异时算轺车贾人缗钱皆有差,请算如故。诸贾人末作贳贷卖买,居邑稽诸物,及商以取利者,虽无市籍,各以其物自占,率缗钱二千而一算。诸作有租及铸,率缗钱四千一算。非吏比者三老、北边骑士,轺车以一算;商贾人轺车二算;船五丈以上一算。”
(10)竹制的食器。《史记·汲郑列传》:“(郑)庄廉,又不治其产生,仰奉赐以给诸公,然其餽遣人,不过算器食。”裴骃《史记集解》:“徐广曰:算,竹器。”郑庄廉洁,又不添置私产,仅依靠官俸和赏赐所得供给各位年长的友人,他送别人的礼物,只不过是用竹器盛的些许吃食。
(11)通“筭”。见上一字。王筠《说文释例·竹部》:“算下云:'读若筭。’此区别之词也。二字经典通用。”
(12)认为;当作。鲁迅《坟·我之节烈观》:“不能专靠惩劝女子,便算尽了天职。”
(13)作数。承认有效力。《儒林外史》第六回:“严贡生道:'这都由他么?他算是个什么东西?’”
图片
连环画《严贡生》
(14)作罢;不再计较(后算跟“了”)。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九回:“十三妹想起他那两双手是方才拧溺裤裆的,连忙拦他道:'你那两只手,算了罢!’”
(15)总算。如:最后算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了。
算的小篆写法如图:
图片
算的小篆写法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股市如何加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